践行医院“新四风” 推动医院新发展
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,我院党委根据《辽宁中医药大学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》文件精神,在大学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的指导下,结合我院实际,创造性地开展“三好三满意”活动,即:“用心学习好”、“细心管理好”、“耐心服务好”,“医护满意”、“群众满意”、“社会满意”。积极倡导“秉承仁爱之院风;营造求实之学风;崇尚精诚之医风;修悟严谨之教风”的思想理念,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,使其切实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。
秉承仁爱之院风
“仁”字最早见于《尚书•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”,指一种美德。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。“仁爱”成为中国古代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和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。
在仁者爱人、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感召下,辽宁中医人积极传承中医国粹,传播优秀文化,集中展示中医药悠久的历史、科学的理论、独特的方法、良好的疗效。在“大讲堂”中让百姓听到了“中医好声音”,把中医药的健康理念带到了寻常百姓身边,用行动谱写出“杏林春暖”之佳话。
医者仁心,大爱无疆。无论是地震灾害、洪水袭来,还是非典疫情、甲流肆虐,每当灾害、疫情出现,辽宁中医人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救死扶伤的第一线。充分发挥医疗辐射作用,大力推进援外、援疆等对口支援工作,医疗服务能力、社会效益和影响力显著增强。在义诊、捐款、志愿服务、献爱心活动中,努力践行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,将中医的精彩与仁爱聚合并焕然彰显!
营造求实之学风
“求实”意为“根据实证,求索真知”。梁启超在《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一文中云:“本朝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(鹄:gǔ,射箭的目标),颇饶有科学的精神。”从根本上说,是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,大胆地坚持真理,无畏地修正错误。“求实精神”对于良好学风的形成毋庸置疑。突出中医本色、彰显中医特色,是我院求真务实的最好体现。我院注重挖掘、整理、继承、完善传统中医特色疗法,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加以总结与发挥。“三基三严”、“急危重症诊疗能力”、“护理知识与技能”等培训和“百方”、“百药”、“经典条文”等各类竞赛无不激发出全院医护人员传承、创新的潜能和服务社会的热情,形成了求真务实之学风。
求实之学风锻造出优秀的人才队伍,我院现有高级职称人员449人,硕士以上学历533人,博、硕士生导师334人,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全国百人层次2人、辽宁省百人层次13人。现有名老中医工作室10个,培育出首届国医大师1人,国家级名医12人,辽宁省名医41人,沈阳市名医28人,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4人,人才队伍建设成绩突出。
崇尚精诚之医风
“精”,体现了精研医道、精勤治学、追求精湛医术。“诚”,体现了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,心怀至诚于内,言行诚谨,诚笃端方。“大医精诚”之精神为历代中医人所崇尚。古朴典雅的诊室、勤求古训的医者、古为今用的技法,都让这座与城市文明脚步一同走来的中医院焕发出勃勃生机。在专科建设引领下,打造名医、名科、名院,实现“三名战略”。我院挑选了一批中医特色鲜明、中医本色突出、人才梯队架构合理、科研实力显著的科室加以培育、扶植,喜结硕果。目前已成功开展了眼针疗法、中医烙法、小针刀、竹罐疗法、中药足浴、灸法、刮痧等百余项操作方便、疗效确切的中医特色疗法。其中,儿科伏九贴敷、呼吸科足底贴敷、风湿科春秋分免疫贴敷等疗法已成为深受患者欢迎,反响深远的代表性中医疗法。与此同时,我院还注重整理院内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剂,并形成院内制剂和膏方百余种。
修悟严谨之教风
“严谨之教风”体现于教师在传道、授业、解惑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、严格细致,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。我院肩负着后期理论与临床实践大部分教学任务。面对大学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同时,深感责任重大。近年,从积极应对新形势、解决新问题入手,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新机制、新模式,并取得了实质的突破,捷报频传。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,每年均高质高效的开展完成二十余项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医药人才。
师者,教书为己任,育人为根本。正人先正己,要不断修炼、省悟自身,树立严谨之风,律己之风。
一面面锦旗,一项项荣誉:全国“百姓放心示范医院”、省“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”、“诚信服务杯”竞赛活动标兵单位、市行风建设“金榜单位”、“白求恩杯”竞赛活动标兵单位等,共同诠释出师者,医者之风范。
在“继承、创新、求实、仁爱”院训的引领下,全院员工团结一心,向着“以高新技术为支撑,打造具有中医特色和本色的国家标志性中医院”的总体战略目标大踏步迈进,在不断追求卓越中再创辽宁中医新的辉煌!
(院党务管理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