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
你的位置: 网站首页> 医院文化> 健康课堂> 正文

【杏林仁术】“脊髓电刺激+中医眼针”助力偏瘫患者下肢康复

发布时间:2025-04-07 浏览次数:

近日,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五科联合介入中心,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(以下简称DSA)引导下的脊髓电刺激术(以下简称SCS)辅以中医眼针疗法为“钥匙”,为患者重新打开了康复之门——术后下肢肌张力从3级降到1+级,重新找回脚踏实地的感觉。

案例回顾

从“无法站立”到“搀扶行走”的突破

57岁的于大爷在脑出血后遗留左侧肢体严重功能障碍,历经四年半的康复治疗,各项功能稳步提升,但因肌张力的增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经过脑病康复五科专家团队系统且全方位诊查后,给予患者一套全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——脊髓电刺激器植入术(SCS)联合中医眼针疗法。

• 手术过程:脑病康复五科联合介入中心团队在DSA引导下,精准地在腰2-腰3椎间隙完成穿刺建立通道,将电极送入硬膜外腔,八颗电极完全覆盖T11、T12、L1椎体,使电刺激能作用下肢相应肌群,通过电脉冲刺激脊髓神经,激发神经节电信号释放,促进神经可塑性修复。术后配合眼针疗法“通经络、调脏腑”,加速神经驱动能力恢复。

• 疗效显著:患者从无法站立到可主动屈腿、搀扶行走,术后下肢肌张力降至1+级。

科普小课堂

脊髓电刺激术的“中西医协同优势”

1.脊髓电刺激术(SCS)的创新应用

• 作用机制:通过脉冲电流刺激脊髓神经,抑制异常信号传递,降低肌张力,促进运动功能重建。

• 技术优势:DSA引导下经皮穿刺技术创伤小、安全性高,参数可调节,避免神经损伤。

• 适应症拓展:既往多用于上肢功能恢复,此次成功拓展至下肢,标志上下肢一体化康复模式的建立。

2.中医协同治疗的独特价值

• 眼针疗法:通过刺激眼部穴位调节脏腑功能,增强神经传导效率,与SCS形成“电-针”协同效应。

• 整体康复理念:结合针灸、中药塌渍等中医技术,改善局部循环,缓解痉挛。

此次DSA引导下经皮穿刺脊髓电刺激电极置入术的成功,是医院脑病康复五科积极探索“传统中医+创新技术”之路的又一体现,团队致力于应用康复诊疗最前沿技术,为中风患者提供“微创化、个性化、智能化”的中西医治疗新选择。